朋友圈“杀熟”到底应不应该?

朋友圈“杀熟”到底应不应该?

文章头部

随着微信生态的逐渐成熟,一些“网络卡片式小广告”开始攻陷微信,从已开始的朋友圈,到后来的群、个人消息推送,简直无孔不入,让人烦不胜烦。

图片[1]-朋友圈“杀熟”到底应不应该?-思维脑洞 图片[2]-朋友圈“杀熟”到底应不应该?-思维脑洞

想想自己,偶尔心血来潮想刷个朋友圈,是不是一屏下去几乎全是广告?想建个兴趣爱好群,结果不久就会被广告刷屏?

这还不是最烦人的,最烦人的是,发广告的人还是自己认识的人,让你骂也不是,不骂也不是,结果别人挣了钱,自己憋了一肚子气。

说到微信广告,我们就不得不说下微商,这个几乎从微信诞生就一直摆脱不了的“狗皮膏药”,虽然微信也在不断完善规则限制微商的发展,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每次这些微商们总能想到各种办法突破限制。

不知道大家有多少好友在做不同行业的微商,反正我的好友里面至少由20多个在做微商,行业从美妆到减肥,再到二手车,不一而足,偶尔刷一下朋友圈,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大商场。

最早的时候,微商是依靠“熟人关系”发展的,因为微信好友里面大部分都是跟自己认识的,有一定的信任基础,这就造成微商们的第一批用户基本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。当然,这个有利有弊,利是自己确实在一开始赚到钱了,弊是因为对货源和服务的监管不到位,很多微商卖的都是“三无产品”,这就导致自己很容易失去亲朋好友的信任。

除了朋友圈,还有很多的如XXX内购优惠群、XXX打折群、XXX优惠券分享群,各种各样的营销广告弄得我们筋疲力尽。

尤其今年的疫情导致很多人无法正常上班,还有一部分“激进分子”年前辞职导致年后一时间找不到工作。大家都想找点事情做,顺便能挣点钱,于是新一轮的狂轰乱炸又开始了。各个行业都在搞“私域流量”,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“私域流量”到底是什么。

那么,这种看似0成本的“创业”,真的0成本嘛?其实未必,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0成本的东西,所谓的0成本,只是把成本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另一个地方罢了。

就以微商为例,当你以这种“0成本”方式创业时,如果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,消耗的是别人对你的信任,是你的人脉资源。一旦在整个过程的某个环节出现失误,损失的就不仅仅是钱那么简单了,而是信任的丢失,钱可以再赚,但是信任没了就很难再次建立了。

另外,看似轻松的工作其实一点也不轻松,你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去整理商品信息、去不断地增加好友数量等等。

这些“创业者”们经常采用的“套路”有哪些呢?我们来细数一下!

1.加好友

1)疯狂加群、换群,然后把群内好友加一遍
2)通过QQ号导入微信好友
3)批量生成手机号,然后导入通讯录,再通过微信识别哪些人绑定了微信,然后批量加好友。

我们经常见到的好友申请来源是“来自通讯录”就是这么来的,而且经常出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:微信明明会显示好友来源,他们在添加好友申请时,为了增加通过率,会把验证消息写成“好友推荐”或者“朋友介绍”,然而当你打开验证界面时,微信却显示“来源于群聊XXX”

还有一种更迷的操作,群主拉一大帮人进群,然后让每个进群的人都必须加群主,然后群成员再互加好友,称作“快速涨粉”,小编到现在也不清楚,他这涨粉到底是为了什么?只是为了让好友数量变多吗?

2.使劲吆喝,画大饼

几乎所有领域都是遵循“二八定律”的,就是行业内20%的人得到了80%的收入,微商也一样,挣钱的往往都是头部的人。所以,为了能赚更多的钱,一般低阶微商除了在朋友圈疯狂刷广告,微信好友群发,疯狂拉群,然后在群内疯狂刷屏外。还会画饼,朋友圈晒图“今天又轻松收入XXX米,明天继续加油”,估计最后洗脑的连自己都信了。稍微高阶微商则会给你讲故事,拉近关系,博取同情,然后开始向你的钱包伸手,比如之前报道的卖茶女孩。

3.营销套路

很简单的套路,但是往往大家都会被“忽悠”,比如前些年常见的付邮费免费领礼品,礼品免费但是邮费却要十几块钱,其实一般这类人可以直接把快递费用压倒1块钱左右。

再或者就是打着便宜的旗号,事实上也确实便宜,但是质量却没得保障。

不管哪种行为,如果不能让大家得到充分的“知情”,本质上就都是对自己好友信任的透支,那么,今天的讨论话题就是#微商该不该先从“熟人”下手#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!

文章底图

@加入创作者,申请身份认证,获取更多收益,请点击:在线投稿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